0371-63250286

《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文件编制大纲(试行)》(赣环土字〔2018〕30号)

来源: 赣鄱环保  发布时间:2020-05-21 15:05:26

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治理

修复文件编制大纲(试行)

 

    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各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文件编制,提高土壤污染防治项目质量,制定本编制大纲。

、适用范围

本编制大纲适用于本省上传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等文件的编制,主要包括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报告、污染地块详细调查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类项目实施方案、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报告、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类项目实施方案等。其他情形的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文件参照本大纲执行。

本大纲不适用于含有放射性污染的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文件。

二、原则规定

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等文件应当依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2014)、《污染场地术语》(HJ682-2014)、《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公告 2017年第72号)等技术导则和指南编制,并符合本编制大纲相关要求。

三、总体要求

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文件是污染地块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制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实施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环境监督的依据。编制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文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文件应全面概括地反映涉及的疑似污染地块初步调查、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修复、效果评估等工作,内容全面、重点突出、逻辑合理、形式规范,符合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

(二)文件文本应文字简练、应用语规范、表述准确,并尽量采用表格、图形、照片显示,并单独胶装成册。正文、附件、附图齐全。对详细的风险评估参数及计算过程、原始数据或调查成果可编入附录。

(三)资料性附件应包括与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以及治理与修复方案、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等有关的资料。

四、调查和风险评估流程

(一)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流程及要求

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疑似污染地块的污染特征,进行环境初步调查。

(2)规范性原则:采用程序化和标准化的方式进行。

(3)可操作性原则:充分考虑时间、经费和技术方法等因素,确保调查的可操作性。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现场踏勘→制定初步调查方案→钻孔采样检测(可委外)→编制初步调查报告。

具体要求

(1)现场踏勘

主要目的是识别疑似污染地块污染程度和污染因子、确认污染源、划定调查范围。通过人员访谈和资料收集,了解场地内及周边当前和历史污染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地块利用变迁资料、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地块所在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相关资料、有关政府批文或规划以及场地所在地的自然、经济、社会信息。通过抽样初查(可采用便携式快速检测仪进行现场检测或全扫描样品检测),了解特征污染因子《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表1所列45个基本项目必测)

(2)制定初步调查方案

主要目的是为了有序开展疑似污染地块初步调查、高效完成初步调查任务。包括进度安排、采样布点方案(包括背景点和污染点)、预计采集的样品种类(包括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农作物或植物)及数量、样品采集与保存和运输的方法及要求等。

(3)钻孔采样检测(可委外)

钻孔:建议采用Geoprobe直推式土壤取样钻机,避免样品交叉污染。

采样:水样采集参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土壤样品采集参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疑似污染地块土壤采样点位布设按照“系统布点+专业判断”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布设。按40×40 m2的范围布设土壤采样孔。采样深度至少采至初见水位(具体根据现场情况判定,钻至基岩时停止下钻),每个土壤孔至少取5个样(不同土壤层交界处及土壤样品颜色有明显变化处必须取1个样);

采集农作物样品,重点关注主要粮食作物、蔬菜和优势植物。

检测:样品处理与分析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每批样品至少做10%的平行样品测定,至少做一个全程序空白实验及一个加标回收测定。所有指标均需由有CMA认证的单位进行检测。GB36600-2018、GB15618-2018、USEPA中推荐的检测方法均可。

未尽事宜,参照《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公告 2017年第72号)。

(二)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流程及要求

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污染地块的污染特征,进行环境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估。

(2)规范性原则:采用程序化和标准化的方式进行。

(3)可操作性原则:充分考虑时间、经费和技术方法等因素,确保调查的可操作性。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初步调查报告(已有)→制定详细调查方案→钻孔采样检测(可委外)→风险评估→修复目标及工程量→修复技术建议→编制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

具体要求

(1)初步调查报告(已有)

主要包括项目背景、调查目的和原则、调查及评估范围、编制依据、调查方法及技术路线、污染地块概况、初步调查主要内容(初步调查超过筛选值的污染物,必须要对其进行详细调查)。

(2)制定详细调查方案

主要目的是为了有序开展污染地块详细调查、高效完成详细调查任务。包括进度安排、采样布点方案、预计采集的样品种类及数量、样品采集与保存和运输的方法及要求等。

(3)钻孔采样检测(可委外)

钻孔:建议采用Geoprobe直推式土壤取样钻机,避免样品交叉污染。

采样:水样采集参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土壤样品采集参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污染地块土壤加密采样点位布设在初步调查超过筛选值点位周围。按20×20 m2的范围布设土壤加密采样孔(污染地块面积小于10亩时,按10×10 m2的范围布设)。采样深度至最底层土壤样品中污染物不超过其对应筛选值为止(具体根据现场情况判定,钻至基岩时停止下钻),每个土壤孔取5个样(不同土壤层交界处及土壤样品颜色有明显变化处必须取1个样);

检测:样品处理与分析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每批样品至少做10%的平行样品测定,至少做一个全程序空白实验及一个加标回收测定。所有指标均需由有CMA认证的单位进行检测。GB36600-2018、GB15618-2018、USEPA中推荐的检测方法均可。

未尽事宜,参照《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4)《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公告 2017年第72号)。

(4)风险评估

根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要求,场地风险评估按照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和风险控制值计算五个步骤展开。风险评估要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严禁在初步调查后直接进行风险评估。

危害识别中需明确场地未来及周边利用方式和敏感受体、关注污染物浓度、污染源的暴露途径、暴露概念模型;暴露评估需明确暴露情景和暴露途径、暴露评估的方法和模型(推荐使用HERA1.1)、风险评估计算方法、评估的模型参数;毒性评估需明确污染物的健康效应、关注污染物的毒理参数;风险表征需明确污染物数据选取、风险评估计算结果及不确定性分析;风险控制值计算需明确污染物、计算所需参数、最终风险控制值。

(5)修复目标及工程量(如需修复)

通过修复目标值确定计算污染土壤或地下水修复范围及方量。

(6)修复技术建议(如需修复)

通过各类修复技术比选,推荐适合本污染地块的修复技术。

(7)编制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

五、编制大纲

(一)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报告编制大纲

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封一项目名称、项目单位、报告编制单位、编制日期

封二同封一,加盖项目单位、报告编制单位公章

封三报告编制单位法人登记证书彩印件

封四项目负责人、项目参加人员、编写及审核人员信息(均需本人签名)

目录文本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附表目录

1摘要项目概况、地块基本信息、调查起止时间、污染识别概况、初步采样概况、初步采样检测结果及分析概况、初步调查结论和建议等

概述

2.1 调查范围:地块位置、面积、地块卫星影像图(WGS84坐标系)、地块边界拐点坐标一览表以及地块的红线范围图(或平面图、测绘图)

2.2调查目的和原则

2.3 调查依据:法律法规、管理文件、技术标准、导则、指南

2.4调查方法及技术路线(初步调查工作流程图等)

疑似污染地块概况

3.1 区域环境状况:(1)自然环境概况;(2)社会环境概况

3.2 敏感目标:地块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地块周边800m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敏感目标照片,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范围

3.3 地块使用现状和历史:(1)地块地理位置(地块地理位置图);地块现状情况(卫星影像图(WGS84坐标系)、现状照片);(2)地块历史使用情况(地块原址平面布置图、不同时期(要体现厂址变迁,至少近10年)历史遥感影像图(WGS84坐标系))

3.4 相邻地块的使用现状和历史使用情况:(1)相邻地块使用现状分布图(卫星影像图(WGS84坐标系)、现状照片;(2)相邻地块使用历史分布图(卫星影像图(WGS84坐标系))

3.5 地块利用规划:规划文件、用地规划图(国土部门出具的地块后期利用说明)等

污染识别

4.1 现场调查

4.1.1信息采集:(1)资料收集情况(收集的资料清单);(2)人员访谈情况(人员访谈照片、记录单);(3)现场踏勘情况(包括便携式仪器调查、地球物理调查等,要有现场踏勘照片);(4)信息采集情况分析

4.1.2   地块使用情况分析:(1)地块周边污染源分布情况(地块周边800m范围内污染源分布图,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范围);(2)地块周边地表水分布情况(地块周边地表水分布图);(3)生产工艺分析;(4)污染产生过程分析(生产工艺流程图(含产污环节));(5)建构筑物、设施、管道分布及用途(地块历史建构筑物、设施、管道分布平面图);(6)污染物种类及其分布(地块污染源分布图(注明污染物名称));(7)周边污染源对地块影响分析。

4.2 污染识别:通过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中间产物、潜在污染区域等识别疑似污染地块场地应关注的污染物种类(《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表1所列45个基本项目必测)

4.3 污染识别结论:列表说明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需要检测的污染物类型及具体污染物

5地块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5.1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概况:调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过程概况

5.2地质勘察标高、土壤理化性质检测

5.3土层分布条件:调查孔柱状图、水文地质剖面图

5.4地下水分布条件:(1)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列表);(2)地下水流方向(地下水位标高等值线图)

5.5实验室与现场试验成果:各土层常规物理性质参数列表(土工试验报告单)。

初步调查采样

6.1 采样计划:(1)采样点布设、采样深度、采样数量以及调整情况、分析检测方案(采样布点图、采样孔取土示意图等);(2)采样方法;(3)现场采样质量控制

6.2 现场工作:(1)土壤钻探及采样、地下水井安装及采样、地表积水坑采样等;(2)检测设备(检测仪器照片);(3)检测方法(检测方法说明);(4)检测结果(检测数据列表);(5)检测设备校准情况(检测设备校准记录)

6.3实验室检测分析:(1)检测项目(检测项目列表);(2)检测分析方法(土壤和地下水检测分析方法列表);(3)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

6.4 检测结果及分析:(1)土壤检测数据分析(土壤检测数据分析图、表);(2)地下水检测数据分析(地下水检测数据分析图、表);(3)其他污染检测数据分析(其他污染检测数据分析表) 

7风险筛选

7.1筛选标准

7.2筛选方法和过程

7.3筛选结果:含筛选结果列表

7.4筛选结论:污染物含量是否超过风险筛选标准值

结论和建议

8.1 初步调查结论:(1)调查结果分析;(2)不确定性分析;(3)是否为污染地块、污染物种类

8.2 建议:(1)是否需要开展详细调查;(2)再开发利用建议

附图附件

9.1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调查单位资格(法人登记证书彩印件);(2)工作量的布置和实施情况(完成工作量列表及勘探孔、勘探井平面位置图);(3)调查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水准点位置(各勘探孔、勘探井的位置坐标及孔口、井口标高(附表));(4)地层特征及分布特征(钻孔柱状图、水文地质剖面图及土工试验成果图表);(5)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监测表、水位标高等值线及流向图);(6)调查结论(水文地质勘察单位公章及人员签字);(7)现场钻孔记录单(现场钻孔记录单扫描件);(8)建井记录单(建井记录单扫描件)

9.2土壤理化性质实验:(1)检测单位资质(检测单位计量认证(CMA)证书彩印件);(2)检测项目认证明细(报告中涉及检测项目的认证明细列表);(3)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检测分析质量控制报告);(4)样品流转单;(5)完整检测报告(检测单位公章、CMA认证章、审核人员签字)

9.3污染物实验室检测报告:(1)检测单位资质(检测单位计量认证(CMA)证书彩印件);(2)检测项目认证明细(报告中涉及检测项目的认证明细列表);(3)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检测分析质量控制报告);(4)样品流转单;(5)完整检测报告(检测单位公章、CMA认证章、审核人员签字)

9.4 地块测绘报告(如需要)

9.5采样信息:(1)土壤采样(土壤监测点位布设、钻孔、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流转等情况照片);(2)地下水采样(地下水监测点位布设、钻孔、成井、洗井、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流转等情况照片等照片);(3)其他污染物采样相关照片;(4)采样记录单(现场采样记录单扫描件 )

9.6现场工作记录扫描件(复印件)

9.7钻孔柱状图:含每个采样点位钻孔柱状图

9.8地下水采样井建井记录:含建井记录单扫描件

9.9地下水采样井洗井洗井记录:含洗井记录单扫描件

9.10专家咨询意见:专家咨询意见影印件(含专家姓名及对应的手写签名)

(二)污染地块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污染地块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封一项目名称、项目单位、报告编制单位、编制日期

封二同封一,加盖项目单位、报告编制单位公章

封三报告编制单位法人登记证书彩印件

封四项目负责人、项目参加人员、审核人员信息(均需本人签名)

目录文本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附表目录

1摘要项目概况、地块基本信息、初步调查结论、详细采样调查概况、详细采样检测结果及分析概况、详细调查结论和建议、污染风险筛选概况、修复范围及修复工程量、修复技术推荐、总结论等

概述

2.1 调查范围:地块位置、面积、地块影像图(WGS84坐标系)、边界拐点坐标表一览表以及地块的红线范围图(或平面图、测绘图)

2.2调查目的和原则

2.3 调查依据:法律法规、管理文件、技术标准、导则、指南

2.4 调查评估方法及技术路线:(详细调查、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图等)

污染地块概况:参照疑似污染地块

3.1 区域环境状况

3.2 敏感目标

3.3 地块使用现状和历史

3.4 相邻地块的使用现状和历史

3.5 地块利用规划

初步调查情况:简述初步调查过程、结论和建议(地块基本情况以及初步调查结论的图、表)

4.1污染识别结论

4.2初步采样及分析结果

4.3风险筛选结果

4.4调查结果分析

4.5结论及建议:与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报告结论一致

5地块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可引用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报告中相关内容

详细采样调查及分析

6.1 采样计划:(1)采样点布设、采样深度、采样数量以及调整情况、分析检测方案(采样布点图、采样孔取土示意图等);(2)采样方法;(3)现场采样质量控制

6.2 现场工作:(1)土壤钻探及采样、地下水井安装及采样、地表积水坑采样等;(2)检测设备(检测仪器照片);(3)检测方法(检测方法说明);(4)检测结果(检测数据列表);(5)检测设备校准情况(检测设备校准记录)

6.3实验室检测分析:(1)检测项目(检测项目列表);(2)检测分析方法(土壤和地下水检测分析方法列表);(3)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

6.4 检测结果及分析:(1)土壤检测数据分析(土壤检测数据分析图、表);(2)地下水检测数据分析(地下水检测数据分析图、表);(3)其他污染检测数据分析(其他污染检测数据分析表) 

6.5调查结果分析:筛选值选取说明、污染物空间分布状况及其范围(污染范围图(包含垂向、水平分布图))

6.6不确定性分析

6.7详细调查结论及建议

风险评估

7.1 评估范围:地块位置、面积、四至范围(地块范围图影像图(带坐标网格参考WGS84坐标系)、边界拐点坐标表等)以及地块的红线范围图(或平面图、测绘图 )

7.2评估目的和原则

7.3评估依据:法律法规、管理文件,技术标准、导则、指南

7.4评估方法及技术路线:(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图)

7.5危害识别:(1)关注污染物的判定(关注污染物判定列表);(2)污染源分析;(3)受体分析;(4)污染地块概念模型(污染地块概念模型图、表)

7.6暴露评估:(1)地块未来用地规划;(2)暴露途径分析;(3)暴露量的计算(暴露参数列表、暴露量计算结果统计表);(4)不同暴露途径的贡献率(不同暴露途径贡献率列表)

7.7毒性评估:污染物毒性参数(污染物毒性参数列表)

7.8风险表征及不确定性分析:风险计算过程和结果(致癌风险及非致癌危害商计算结果列表)

7.9风险评估结论:明确地块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风险情况,是否需要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

风险管控建议:(1)风险管控范围:(风险管控范围图、拐点坐标列表);(2)风险管控建议

治理与修复建议

9.1修复目标值确定(计算风险控制值列表、修复目标值列表等)

9.2修复范围及工程量:(1)修复范围及修复目标(修复范围图、修复拐点坐标列表);(2)修复量估算(修复量估算列表)

9.3修复技术建议:(1)修复技术比选;(2)修复技术建议

9.4 再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建议

10 附图附件

10.1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可引用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报告中相关内容

10.2土壤理化性质实验:(1)检测单位资质(检测单位计量认证(CMA)证书彩印件);(2)检测项目认证明细(报告中涉及检测项目的认证明细列表);(3)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检测分析质量控制报告);(4)样品流转单;(5)完整检测报告(检测单位公章、CMA认证章、审核人员签字)

10.3污染物实验室检测报告:(1)检测单位资质(检测单位计量认证(CMA)证书彩印件);(2)检测项目认证明细(报告中涉及检测项目的认证明细列表);(3)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检测分析质量控制报告);(4)样品流转单;(5)完整检测报告(检测单位公章、CMA认证章、审核人员签字)

10.4 地块测绘报告(如需要)

10.5采样信息:(1)土壤采样(土壤监测点位布设、钻孔、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流转等情况照片);(2)地下水采样(地下水监测点位布设、钻孔、成井、洗井、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流转等情况照片等照片);(3)其他污染物采样;(4)采样记录单(现场采样记录单扫描件 )

10.6现场工作记录

10.7钻孔柱状图:含每个采样点位钻孔柱状图

10.8地下水采样井建井记录:含建井记录单扫描件

10.9地下水采样井洗井洗井记录:含洗井记录单扫描件

10.10专家咨询意见:专家咨询意见影印件(含专家姓名及对应的手写签名)

 

(三)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类项目实施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封一项目名称、项目单位、方案编制单位、编制日期

封二同封一,加盖项目单位、方案编制单位公章

封三报告编制单位法人登记证书彩印件

封四项目负责人、项目参加人员、审核人员信息(均需本人签名)

目录文本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附表目录

1摘要项目概况、地块基本信息、治理修复目标和范围、治理修复土壤和地下水工程方量、治理修复模式、治理修复技术、治理修复方案概述、治理修复后期管理计划、结论与建议等

概述

2.1 地块范围:地块位置、面积、地块影像图(WGS84坐标系)、边界拐点坐标一览表及地块的红线范围图(或平面图、测绘图)

2.2编制目的和原则

2.3 编制依据:法律法规、管理文件、技术标准、导则、指南

2.4 方法及技术路线:(方案编制工作流程图等)

3土壤污染调查及风险评估:简要概述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估相关内容

3.1初步调查结论

3.2详细调查结论

3.3风险评估结论

治理与修复范围和目标

4.1治理与修复范围:土壤/地下水修复范围总图(WGS84坐标系)、土壤/地下水修复范围分层图(修复范围带拐点坐标WGS84坐标系,3米分层)

4.2治理与修复目标:目标污染物,修复目标值

4.3治理修复模式:(1)整体思路或原则;(2)治理修复条件;(3)风险分析(不同治理修复方式分区图、不同治理修复方式分区列表)

治理与修复技术方案筛选评估

5.1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概述

5.2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筛选/比选:技术筛选列表(关注经济、技术、优势、劣势)

5.3技术确定

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制定

6.1方案设计:(1)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图);(2)工艺流程(技术工艺流程图、设备平面布置图);(3)技术应用规模 

6.2方案比选

6.3主体工程方案

6.3配套工程

6.4 主要设备

6.5治理修复后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再利用或处置去向和方式(如有)

污染防控措施

7.1 废气污染控制:有机废气、扬尘

7.2 水污染控制

7.3 噪声污染控制

7.4 固废污染控制

7.5 劳动安全防护

环境管理计划

8.1 修复工程监理:监理时段、监理内容

8.2 工程验收监测:验收指标、验收时段

8.3 环境应急方案:污染事故危险分析,安全应急预案

8.4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

8.5 组织实施与进度安排:周期及进度安排表,后期管理计划

成本效益分析

9.1 修复费用

9.2 效益分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0 项目招标

10.1 招标条件:项目概算已获得批准、项目已经被正式列入国家、部门或地方的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等工作已经完成、有能够满足修复施工需要的修复方案及技术资料、修复资金和主要修复设备来源已经落实等(招标修复项目本身应该具备条件);其他必须符合的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

10.2招标范围:业主或招标人必须要根据要修复项目的特点,结合自身的管理能力,确定工程的招标范围。

11 结论与建议

11.1结论

11.2建议

12 附件与附图

12.1地块相关资料

12.2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1)初步调查报告;(2)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

12.3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引用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报告中相关内容

12.4治理修复后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再利用或处置去向和方式协议书(如有)

12.5专家咨询意见:专家咨询意见影印件(含专家姓名及对应的手写签名)

 

(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封一项目名称、项目单位、报告编制单位、编制日期

封二同封一,加盖项目单位、报告编制单位公章

封三报告编制单位法人登记证书彩印件

封四项目负责人、项目参加人员、审核人员信息(均需本人签名)

目录文本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附表目录

摘要:项目概况、地块基本信息、地块污染概况、规划用地类型、治理修复工程概况、治理修复工程实施情况、治理修复工程效果评估情况、治理修复后期管理计划、治理修复效果评估结论及建议等

项目概述

2.1 项目概况

2.2 治理修复范围:地块位置、面积、地块影像图(WGS84坐标系)、边界拐点坐标一览表及地块的红线范围图(或平面图、测绘图)

2.3 编制目的

2.4 评估依据:法律法规、管理文件、技术标准、导则、指南

2.5 基本原则

2.6 工作方案:(1)评估内容  ;(2)评估程序(技术路线)(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工作流程图)

治理修复工程概况

3.1 位置及周边情况:(1)地块现状情况(地块现状照片);(2)地块周边敏感目标(地块周边敏感目标分布图、敏感目标照片)

3.2 地质及水文地质:(1)土层分布条件(勘察孔柱状图、水文地质剖面图);(2)地下水分布条件(地下水位监测数据表、地下水位标高等值线图(引用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报告中相关内容)

3.3 污染情况:(1)地块污染原因;(2)地块主要污染物、污染物污染的范围和深度(污染范围图(包含垂向、水平分布图)、污染物浓度分布图);(3)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结论

3.4 修复方案

修复工程实施情况

4.1 基本情况:(1)工程内容和规模;(2)工程目标(修复范围图(包含垂向、水平方向),明确坐标和拐点)

4.2 工程设计:(1)设计原理  ;(2)技术路线(修复方案的路线图);(3)工艺设计(技术工艺流程图);(4)地块平面布置(污染地块平面布置图)

4.3 工程实施:(1)施工准备  (施工设备表);(2)修复工程运行(施工工艺照片);(3)修复过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施工范围图、完工照片);(4)修复效果自评估监测及评估(自检点位布设图,自检土壤和地下水检测分析方法列表,自检结果表)

4.4 修复工程二次污染防治:(1)修复地块的大气、噪声监测情况(地块大气、噪声监测点位分布图,地块大气、噪声监测结果表);(2)修复地块处置情况(地块苫盖、清挖降尘、废水收集、地块平整等照片);(3)地块废水处置情况(废水存储池图、废水处置池照片、废水如排放需前检验数据);(4)地块固废处置情况(地块固体废物堆存图、固废堆存照片);(5)清挖地块污染物运输情况(废水转运记录、固废转运记录)

4.5 安全措施:现场安全措施照片等

4.6修复工程实施与修复方案设计内容的一致性说明:修复工程实施与修复方案设计内容的一致性表

4.7地块修复效果自验收监测结论

环境监理情况

5.1 基本情况:监理工作流程图等

5.2 监理工程落实情况:监理日常工作照片等

5.3 二次污染防控落实情况:二次污染问题记录(如有)等

5.4 环境影响监理报告结论

修复工程效果评估

6.1 基本情况

6.2 监测状况:(1)布点(监测布点图、监测点位信息表);(2)采样(样品采集照片);(3)运输、保存、制备(样品运输、保存、制备照片);(4)分析测试(分析测试前处理方法及分析测试方法);(5)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列表、图)

6.3 质量控制:(1)现场质量控制;(2)实验室质量控制

6.4 修复效果评估结论

修复后风险管理计划

7.1 修复后风险分析

7.2 长期监测计划:长期监测点位布设图等

7.3 后期风险管控计划

7.4 回顾性风险评估计划:回顾性风险评估长期监测点位布设图等

结论及建议

8.1结论

8.2建议

9附件与附图

9.1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9.2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

9.3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施工总结报告:(1)人员保障资料(人员进出记录、人员工作上岗记录、人员技术培训记录、人员安全培训记录等);(2)物质保障资料(地块设备记录、人员防护用品记录、耗材记录、车辆记录等);(3)工程资料(设备使用记录、基建记录(包括钻孔记录、隔离防渗施工记录、地下水监测井建井记录等)、修复工艺记录(如加药记录、清挖记录、废水抽提记录、回填记录等)、污染物暂存记录(固体废弃物堆存记录、废液存储记录、污染土壤存储记录等)、车辆运输记录(包括车辆进出场记录、车辆运输量总量记录、污染物交接记录等)等);(4)二次污染防控资料(地块大气自动监测记录、地块噪声自动监测记录、地块裸露地表苫盖记录、地块洒水降尘记录、二次污染事故处理记录等);(5)地块自检(地块自检点位布设图、自检采样记录、自检样品保存记录、自检分析结果图/表等);(6)修复过程照片(培训照片、现场基建照片、修复工作照片、车辆运输照片、地块修复后效果照片等)

9.4地块污染治理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报告:修复过程中环境监理资料(环境监理方案、环境监理相关记录单(包括环境监理日志、现场巡视记录单、旁站记录单、监理业务联系单、环境监理整改通知单等)和监理报告。监理报告中应附具监理旁站、巡查、与施工方沟通的照片)

9.5地块污染治理修复效果检测报告:(1)检测单位资质(检测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彩印件);(2)检测项目的认证明细(报告中涉及检测项目的认证明细列表);(3)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检测分析质量控制报告);(4)样品流转单;(5)完整检测报告(检测单位公章、CMA认证章、审核人员签字)

9.6专家咨询意见:专家咨询意见影印件(含专家姓名及对应的手写签名)

 

(五)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类项目实施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封一项目名称、项目单位、方案编制单位、编制日期

封二同封一,加盖项目单位、方案编制单位公章

封三报告编制单位法人登记证书彩印件

封四项目负责人、项目参加人员、审核人员信息(均需本人签名)

目录文本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附表目录

1摘要项目概况、地块基本信息、风险管控目标和范围、风险管控模式及技术、风险管控方案概述、风险管控后期管理计划、结论与建议等

概述

2.1 地块范围:地块位置、面积、地块影像图(WGS84坐标系)、边界拐点坐标一览表及地块的红线范围图(或平面图、测绘图)

2.2编制目的和原则

2.3 编制依据:法律法规、管理文件、技术标准、导则、指南

2.4 方法及技术路线:(方案编制工作流程图等)

土壤污染调查

3.1 基本信息、现状描述

3.2 土壤污染调查结果

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污染地块相关开发利用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范围和目标

5.1风险管控区域:土壤/地下水管控范围总图(WGS84坐标系)、土壤/地下水管控范围分层图(管控范围带拐点坐标WGS84坐标系,3米分层)

5.2风险管控目标:(1)对暂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实施以防止污染扩散为目的的风险管控(目标污染物,目标值);(2)对拟开发利用为居住用地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地的污染地块,实施以安全利用为目的的风险管控(目标污染物,目标值)

5.3风险管控模式:(1)整体思路或原则;(2)风险管控条件;(3)风险分析(不同风险管控方式分区图(WGS84坐标系)、不同风险管控方式分区列表)

风险管控技术方案筛选评估

6.1风险管控技术概述

6.2风险管控技术筛选/比选:技术筛选列表(关注经济、技术、优势、劣势)

6.3技术确定

7风险管控方案制定

7.1方案设计:(1)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图);(2)工艺流程(技术工艺流程图、设备平面布置图);(3)技术应用规模 

7.2方案比选

7.3主体工程方案

7.3配套工程

7.4 主要设备

8项目管理与组织实施

8.1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1)污染防治计划(污染识别,污染防治措施和标准);(2)环境监测计划(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监测);(3)效果评估计划(工作程序,项目和标准,采样布点方案及评估布点示意图);(4)后期管理计划(管理维护计划,长期监测计划,后期评估计划);(5)环境应急预案(污染事故危险分析,安全应急预案)

8.2 组织实施与进度安排:(1)周期估算;(2)进度安排(进度计划表)

8.3 项目招标

8.4 项目监理

9经费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经费估算:成本估算等

9.2 经费使用计划

9.3 资金筹措

10效益分析

10.1 环境效益

10.2 社会效益

10.3 经济效益

11 结论与建议

11.1结论

11.2建议

12附件与附图

12.1地块相关资料

12.2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1)初步调查报告;(2)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

12.3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引用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报告中相关内容

12.4专家咨询意见:专家咨询意见影印件(含专家姓名及对应的手写签名)

 

附件2

编制大纲格式规定

 

一、标题

标题一般分为三级,超出三级标题用序号表示。一级:中文宋体、西文Timesnew roman、三号、加粗、左对齐、1.5倍行距,编号1;二级: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小三号、加粗、左对齐、1.5倍行距,编号1.1;三级: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左对齐、1.5倍行距,编号1.1.1。

二、正文

报告正文内容统一为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小四、段落为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距,每个章节与上一章节内容分页。

三、图表

(一)图:图名、比例、指向三要素。图名需附上章节编号,如:图1-1,之后空两格接图名,图名放置图纸下方,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五号、加粗、1.5倍行距、居中、段前段后均为0。

(二)表:表头、单位、备注三要素。采用三线表,表头需附上章节编号,如:表1-1,之后空两格接表名,表头放置表上方,中文宋休、西文Times new roman、五号、加粗、1.5倍行距、居中、段前段后均为0。

四、页眉页脚

(一)页眉为项目名称,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小五,居中,单倍行距。

(二)页脚为页码:如第1页共10页,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小五,居中,单倍行距。

五、目录

目录标题为中文宋休、三号、加粗、居中、1.5倍行距。目录只显示两级标题,一级标题为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小四、加粗、1.5倍行距,二级标题为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小四、左缩进0.37厘米, 1.5倍行距。目录选择正式模板自动生成,目录页码为罗马数字如Ⅰ、Ⅱ、Ⅲ,不计入报告总页码中。

六、附件

附件分为附图、附件、附表,按顺序编入目录。中文宋体、西文Timesnew roman、小四、段落为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距、所有附件均在名称前附上序号。

七、页面设置

报告左右边距2.54厘米,上下3.17厘米,页眉1.5厘米,页脚1.7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