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关标准
1.GB/T27417-2017《合格评定 化学分析方法确认和验证指南》
2.GB/T32465-2015《化学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内部质量控制要求》
3.HJ/T168-2010《环境监测 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
4.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5.HJ91.1-2019《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6.HJ/T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7.GB/T5750.3-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8.GBZ/T210.4-2008《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 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
二、方法验证参数
方法性能指标 |
备注 |
|
必做 |
校准曲线(线性范围、测量范围) |
|
检出限、定量限 |
||
精密度 |
||
正确度 |
||
选择性(干扰试验) |
||
基质效应(模拟试验) |
||
选做 |
稳健度(稳定性、耐用性) |
方法验证一般不做,方法确认做 |
测量不确定度 |
方法中对不确定度有要求时做 |
|
采样效率试验 |
气体项目试验 |
|
固体吸附剂管的穿透容量试验 |
||
固体吸附剂管的解析效率试验 |
1.校准曲线
(1)校准曲线(或工作曲线)的选择
①校准曲线:标准溶液处理程序较样品有所省略,如样品预处理;
工作曲线:标准溶液处理程序及分析步骤与样品完全相同;
②在样品基体不干扰测定的情况下,采用标准曲线法,即用标准溶液直接配制标准系列,进行测定;(基体:除待测元素以外的元素统称为基体)
样品基体对测定有干扰的情况下,采用工作曲线法,即在标准系列中加入样品基体后直接测定,或加入样品基体并同样品处理后测定;
③方法验证不需要考虑选择校准曲线还是工作曲线,按照标准方法操作即可。
(2)校准曲线的制作
①在校准曲线浓度范围均匀布置至少6个校准点(包括空白),推荐每个校准点测量3次(至少测2次),取平均值;
②校准点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校准曲线范围内,理想情况下,不同浓度的校准点要单独配制,不能通过稀释同一母液获得;
③相关系数r≥0.999,相关系数只舍不入,保留到小数点后非9的一位,最多保留4位;
④浓度范围一般应覆盖关注浓度(国家限值)的0%~150%;(职业卫生:0.5倍~2倍容许浓度)
⑤y=a+bΧ,b为斜率,也为方法的灵敏度;a为截距,理论上为0(扣除空白测定信号值),截距偏离是由测定随机误差、空白值误差和拟合失真三个方面产生的。
(3)校准曲线的检验
①线性检验
相关系数r≥0.999;
②多条校准曲线斜率的检验(稳定性检验)
在不同时间,制作同一条曲线,确定校准曲线是否稳定。(连续7天,每天做一条校准曲线,得到7条校准曲线)
用斜率相对偏差(RbD)检验:一般而言,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要求其相对差值小于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要求其相对差值小于10%;
斜率最大值和斜率最小值的相对偏差为:
③截距检验(过零点检验)
理想的回归曲线,截距a=0,曲线通过原点,由于存在难以控制的随机因素,多数曲线表现为a≠0,不通过原点,遇此情况要检验其是否通过原点。
将截距a与0做t检验,当取95%置信水平时,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表示截距检验合格,说明校准曲线的回归方程计算结果准确度高。
2.检出限
检出限(LOD或DL)分为仪器检出限(IDL)和方法检出限(MDL)。
方法检出限>仪器检出限,样品检出限=方法检出限+ 空白含量
(1)根据全程序空白值测试结果估算检出限
(2)不同分析方法的具体规定
①分光光度法
②滴定法
③色谱法(信噪比法)
将测定仪器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测量基线的噪声,检出限一般为基线噪声的2倍。
④离子选择电极法
当校准曲线的直线部分外延的延长线与通过空白电位且平行于浓度轴的直线相交时,其交点所对应的浓度值即为离子选择电极法的检出限。
⑤职业卫生检出限的算法
3.定量限(测定下限)
环保:测定下限:以4倍检出限作为测定下限;
饮用水:在分光光度法中系按净吸光度0.02所对应的含量或质量浓度。
4.正确度
(1)有证标准样品核查
①使用有证标准样品进行重复性分析,6次重复检测的平均值与标样证书标准值的偏差不得超过±10%;
平行号 |
标准样品测试浓度 |
|
测定结果 (mg/L)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平均值(mg/L) |
||
标准样品标准值(mg/L) |
||
相对误差RE(%) |
||
备注:RE=(平均值-标准值)/标准值 |
(2)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
①对不同浓度水平(高、中、低)的样品进行测定,每个浓度测定6次;
②测定加标回收率(向实际水样中加入标准,加标量一般为样品含量的0.5~2倍,且加标后的总浓度不应超过方法的测定上限浓度值)
③加标回收率:
④加标回收率的判定
注:职业卫生要求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5%~105%之间。
平行号 |
实际样品 |
||||||
样品1 |
样品2 |
样品3 |
|||||
样品 |
加标样品 |
样品 |
加标样品 |
样品 |
加标样品 |
||
测定结果 (mg/L)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平均值(mg/L) |
|||||||
加标量(mg/L) |
|||||||
加标回收率P |
|||||||
备注 |
校准曲线: |
(3)与经典方法比对
(4)参加能力验证
5.精密度
精密度包括重复性精密度和再现性精密度,而再现性精密度又包括实验室内再现性( 中间精密度) 和实验室间再现性。
(1)重复性精密度
①重复性分为方法重复性和仪器重复性,重复性体现了测量结果的短期变化。
②重复性精密度的评价
③选择校准曲线测定范围内高、中、低3个浓度(浓度可选在校准曲线上限浓度值的0.1倍、0.5倍和0.9倍),2个不同浓度实际样品,每个样品测定7次,计算变异系数CV。
平行号 |
标准溶液 |
实际样品 |
||||
0.1倍 |
0.5倍 |
0.9倍 |
样品1 |
样品2 |
||
测定结果(mg/L)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平均值 |
||||||
标准偏差 |
||||||
变异系数 |
||||||
备注:变异系数=标准偏差/平均值,变异系数(CV)又叫相对标准偏差(RSD) |
(2)室内再现性
人员比对、仪器比对
6.选择性(干扰试验)
①空白试验
分析一定数量的代表性空白样品,检查在目标分析五出现的区域是否有干扰(信号、峰等)
②干扰试验
在代表性空白样品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有可能干扰分析物定性和/或定量的物质。
7.基质效应(模拟实验)
化学分析中,基质指的是样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组分。基质经常对分析物的分析过程有显著的干扰,并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溶液的离子强度会对分析物活度系数有影响,这些影响和干扰被称为基质效应。
(1)模拟实验:从采样、实验室分析到报告出具,模拟整个过程,完善相关的记录和资料,模拟实验至少进行5次,每天做1次,每次做标样、平行样。
8.建议:方法验证一定要看该方法的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免责声明:文字内容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