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完整、一致:
原始记录要具有原始性、可复现性、追溯性(特别是监测方法、规范),对监测条件有具体要求时应详细记录。有些信息作为监测参数可以直接用来计算结果,有的作为监测结果的必须环境条件,可以为监测数据的法律效力提供支持。总之,既要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又要注意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的一致性。
2、数据的逻辑性、相关性:
常见问题:监测数据逻辑关系混乱,自相矛盾。
解决措施:对监测报告中涉及的监测数据相关性进行逻辑比较和计算检查,按照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检查各指标间的数值有无矛盾之处,将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对、验证,找出异常数据及其产生原因,审核其合理性。
3、评价标准需适用:
常见问题:选用标准不当、没有全面理解与正确执行标准。例如:浓度标准和总量标准执行方面已经从单纯的浓度控制向浓度和总量相结合的控制方向转变。另外,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除浓度和排放量限值外,有些标准还制定了管理规定,这些规定作为标准的组成部分具备同等法律效力。
4、监测结果要准确:
常见问题: 样品采集过程、现场质控样品采集、样品运输、贮存不符合监测方法、标准、规范要求,数据处理没有按规范要求进行数值修约、保留有效数字,对质控措施有效性没有作出评价,空白值、精密度、准确度指标不符合要求,离群数据未剔除。
解决办法:对质量控制容易疏漏的环节如采样、样品保存、分析、数据处理全过程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对质控指标是否符合监测方法、标准、规范要求进行适当评价,检验数据是否离群,对离群数据作适当处理。
5、计量单位、名词术语规范:
常见问题:使用了ppm、ppb 等非法定计量单位;错误地使用了法定计量单位符号。
解决办法:组织监测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严格按照要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6、监测报告要合法:
监测报告与合同一致性方面常见问题:
监测方法选择: 选择客户指定的方法、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方法。选择客户指定的方法,要告知客户所选择的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要求,使用非标准方法时要经过客户确认。
监测方法偏离: 报告中应列出对监测方法偏离、增添、删节等信息,并与客户的书面确认记录保持一致。
附加信息: 例如,客户要求对监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等信息,监测报告中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要符合合同中客户要求。
注意这些,保你不犯错
(1)监测报告用纸应为A4规格,与国际惯例、文件、档案标准相一致。纸的质量应满足在保存期内不会因查阅、复印等正常的操作而破损。无信息栏目应注“以下空白”标记,不留空格。
(2)每份监测报告的封面、正页和附页必须加盖单位业务专用章,整份报告加盖骑缝章,封面应加盖计量认证(CMA)章和实验室认可(CNAL)章,但非计量认证认可项目在使用计量认证章认可时必须明示。
(3)如有分包监测项目,必须在监测报告中明确注明。
(4)如客户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有要求,监测报告中还需提供有关不确定度的数据。
(5)编制环境监测报告应做到内容信息完整、格式栏目统一、检测依据可靠、数据准确翔实、评价及建议表述清晰客观。
小结
监测报告是面向客户的重要技术文件,其质量关系到监测站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必须高度重视监测报告的编制、审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认可准则》、监测标准、规范要求编制。坚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报告成为信息全面、内容正确、结论科学的法律依据。
转自公众号:实验与分析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