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3250286

第三方实验室质量负责人不懂检测,真的可行吗?

来源:创始人  发布时间:2024-12-23 16:24:57

实验室的质量负责人不了解相关的检测知识,非检测专业是否可以?


实验室的质量负责人,他的角色可不只是挂个名那么简单。他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守护者,是内部审核的组织者,是不符合项的控制者,是质量事故的处理者,更是持续改进的推动者。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实验室没有专业的质量负责人,那会是怎样的场景?内审可能只是走走过场,不符合项可能无人问津,质量事故可能处理不当,持续改进更无从谈起。这样的实验室,怎能保证其检测或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那么质量负责人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知识,是否有相关的文件规定?认可准则、相关领域说明中并未明确质量负责人必须具备专业知识。难道,作为质量负责人就不需要专业知识吗?


如果质量负责人不了解相关的检测知识,在进行质量管理和内部审核时难以发现问题,甚至发现了问题如何给出正确的判断?


质量负责人可以不需要像技术人员那样精通具体检测技术,但基本的了解是必要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监督检测过程。


如果质量负责人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更会在技术团队中缺乏威信。

检测人员角度他们认为是鸡蛋里面挑骨头。


举例说明:

实验室的初次评审工作,实验室环境、设备配备、人员结构等一切都是新的,对于一个新投入使用的实验室来说设施环境等各方面必然符合要求,但是关键的人员的结构状况是否符合要求就不为而知了,这个得靠专家的最终审核结论。

专家到现场这么一查看,还真不错!技术团队还算是专业,每一个技术岗位资质不论是学历、专业和工作经验等还算符合。


但是,有一点就是质量负责人技术方面的资质感觉有点欠缺,为什么这么说呢,也不是因为质量负责人的能力不够,专家在进行质量负责人的资质审核时发现该实验室的质量负责人只参加了外部内审及相关的培训,再加上多年的管理经验,内审、管理评审等工作开展的也挺好,但是就是没有经过检测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当专家咨询在场的人员时,质量负责人是这么说的。领导给说质量负责人不需要专业对口,只要参加过相关认可准则等方面的培训,考核合格单位授权就行。于是,才调到实验室担任质量负责人的。


专家也有些懵逼,但质量负责人却拿出了认可准则、相关领域说明等各种文件资料,均没有发现对质量负责人任职资格中有需要掌握专业知识的要求。


但是从质量体系管理方面的风险角度考虑,专家还是给开了建议项,因为作为质量负责人如果一点专业知识都没有的话很难在实验室中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毕竟监督和内审等工作需要对标准使用、设备管理等情况进行监控的。


作为实验室体系运行的管理者,不论是从岗位的能力来说还是从风险角度考虑,实验室还是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提高每个岗位的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的。


质量负责人都有哪些要求和职责,机构应该如何设置?


质量负责人的要求

一、认可准则对质量负责人的要求


准则4.1.5中i)规定:实验室应配备质量主管,即质量负责人,全面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提高全员满足委托方要求的意识,有权直接参与最高管理层关于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资源的决策。

  1. 质量负责人主要全面负责实验室运行期间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编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负责向最高领导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改进的需要。


2.更重要的职责是负责实验室内部质量评审工作,协助实验室最高领导完成实验室的管理评审工作。因此,要求质量负责人在资格、能力、经验等方面都能达到准则的要求。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质量管理离不开内审员的参与,因此要求本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中应有人员具有内审员资格,以确保实验室内部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质量负责人的职责

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实验室的全部测试或校准工作及其工作所涉及的设备、设施、环境条件、人员、方法和场所等。作为质量负责人应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发展方向编写实验室的体系文件及相关管理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有利于实验室所进行的活动提供统一的要求和程序;应保证各项活动都有记录作为客观依据,有助于实验室的质量具有可追溯性。


质量负责人应全面负责起实验室的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督促质量监督员对每一次测试工作的质量监督和质量记录。


负责实验室的质量工作,组织编制、修订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组织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负责编制内部审核计划和审核报告,委派内审员,组织内部审核的实施;


负责组织对不符合项的控制,并对纠正措施执行情况组织跟踪验证;


组织处理检验检测工作中的委托方处理意见以及质量事故;


参与管理评审,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和评审报告并组织实施;


负责管理性质量记录格式的批准;


负责受理委托方的投诉,组织对投诉处理;


可以申请成为授权签字人,签发检验检测报告。


落实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


质量体系文件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内部法律,具有规范性、系统性。质量负责人应协助实验室最高领导使全体工作人员认真贯彻质量文件。对于体系文件存在的不妥或错误之处,可以按程序文件的修改要求进行更改,力争做到“两个统一”即程序文件要求与现实装备水平统一、贯标程序与实验室运行机制统一。


促进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


如果实验室质量体系的运行只是走过场的话,并未有真正贯彻实验室认可准则的意图,只是为了取得一张“实验室认可”的证书,那么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工作是虚假的,空洞的。因此,要求实验室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必须进行持续改进,质量负责人全面督促持续改进的工作。针对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或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质量负责人要全面跟踪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执行、完成情况。


质量负责人不同于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一般可以设置多名,质量负责人一般设置一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