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检出限的五种确定方法
在化学分析、环境监测等很多领域的检测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知道一个重要指标,那就是方法检出限。它指的是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能够可靠地检测出目标物质的最低浓度或含量。不同的检测方法和实验条件,确定方法检出限的方式也不一样。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常见的五种确定方法,方便大家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使用 。
第 一 法 :一般确定方法 1、空白试验中检测出目标物质 当空白试验检测到目标物质时,按以下步骤确定方法检出限:完整遵循样品分析的每一个流程,针对空白样品开展不少于7次(n ≥ 7)的重复试验。完成试验后,将每次的测定结果转化为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或含量。随后,对这n次平行测定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它们的标准偏差S 。 方法检出限的计算依赖公式(A.1),即MDL = t(n−1,0.99)×S 。在这个公式里:MDL代表方法检出限;n是空白样品的平行测定次数;t是自由度为n - 1,置信度设定为99%时的单侧t分布值,其具体数值可从表1中查找;S则是前面计算得出的n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 表1 t值表 这种确定方法检出限的方式在实验室中应用极为普遍。多数情况下,实验室会直接采用简化公式MDL = 3×S 来计算,不过要注意,这里的“3”并非精确值,只是个约数,事实上,平行测定次数不一样,对应的系数也会不同。 但如果空白试验的测定值过高,或者波动太大,就没办法算出检出限了。所以,运用此方法计算检出限是有前提条件的:任意测定值之间能够允许的差异范围,必须在“空白试验测定值的均值±估计检出限的1/2”这个区间以内 。 2.当空白试验中未检测到目标物质时 首先,完全按照样品分析的流程,对浓度或含量在估计方法检出限值2至5倍的样品,进行至少7次(n ≥ 7)的平行测定。测定完成后,计算这n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再依据公式2和公式3算出方法检出限。 得出MDL值后,还需判断其是否合理。对于分析单一组分的方法,若样品浓度超过计算出的方法检出限的10倍,或者低于该检出限,那就需要调整样品浓度重新测定。重新测定后,把前一批测定的方差(即S²)和本批测定的方差作比较,大的记为S²A,小的记为S²B 。要是S²A/S²B>3.05,就把本批测定的方差当作前一批测定的方差,接着再次调整样品浓度重新测定;要是S²A/S²B<3.05 ,则按照相应公式计算方法检出限。 这是在空白试验未检出目标物质时,计算方法检出限(MDL)的两个公式及相关参数说明: 公式2:用于计算组合标准偏差 Sp ,分子是方差较大批次的自由度 公式3:用自由度为 第 二 法 :分光光度法 确定方法检出限,可采用第一法中的一般确定方式 。此外,若样品无需前处理,还有另一种方法:先扣除空白值,将与0.01吸光度对应的浓度值当作检出限,该检出限通过公式4计算得出, 即MDL = 0.01/b ,公式里的b代表回归直线斜率。 第 三 法 :滴定法 通常情况下,是依据所使用的滴定管能够产生的最小液滴体积来进行计算 。 k:一次滴定时,k = 1;反滴定或间接滴定时,k = 2。 第 四 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将校准曲线的直线部分向外延伸,得到一条延长线,同时绘制一条通过空白电位且与浓度轴平行的直线。这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其所对应的浓度值,就是该离子选择电极法的检出限。 第 五 法 :色谱法 在进行色谱分析的时候, 检出限说的就是在色谱图上,能清楚辨认出被分析物质的色谱峰的最低界限。一般来讲,这个界限最小应该是仪器信号中噪声强度3倍的信号值(也有人认为是2倍 )。而测定下限呢,则是噪声强度10倍的信号值。 需要注意的是,确定方法检出限的时候,不能只看仪器本身的检出限,还得把样品本身的性质和成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
与方差 SA2 的乘积,加上方差较小批次的自由度vB与方差 SB2 的乘积;分母是两个批次的自由度之和
+
,然后对整个分式结果开平方。其中
、置信度为99%时的t分布值
乘以组合标准偏差Sp ,得到方法检出限MDL。文中举例,当自由度为12时, t 值为2.681 。
λ:被测组分与滴定液的摩尔比。
ρ:滴定液的质量浓度(g/ml) 。
V₀:滴定管所产生的最小液滴体积(ml) 。
M₁:被测项目的摩尔质量(g/mol) 。
M₀:滴定液的摩尔质量(g/mol) 。
V₁:被测组分的取样体积(ml) 。
在实际计算时,将这些参数的具体数值代入公式,就能得出该滴定方法的方法检出限。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